【作者简介:圆灵居士,传统文化民间学者,中华文化复兴网创始人,深耕研修中华文化三教五派(儒释道武医)达十五年之久,被誉为中华文化的“活字典”。】
生活中,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会做梦,梦境有吉梦,也有噩梦,也有平淡无奇的梦。有人说,梦境是现实的折射,也有人说,梦境毫无意义。那么,梦境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呢?下面为大家用佛理来解析:佛学认为,我们人的心识可以分为八种,前六识为眼识(视)、耳识(听)、鼻识(嗅)、舌识(味)、身识(触)、意识(即认知抽象概念的功能,如推理分别等),第七识为末那识(我执也就是烦恼的根源,因为贪执于前六识所产生的虚妄的东西),第八识为阿赖耶识(善恶业储存之地)。
当我们进入深度睡眠时,心识即可进入到最深层次的阿赖耶识状态。
阿赖耶识本身作为善恶业记忆存储仓库,是没有思维的,此时不会做梦。
睡觉时,前五识也关闭了停止作用,但由于第六、第七识无需前五识的配合还能够独立起用,也就是所谓的“独头意识”。
当开始做梦时,阿赖耶识就出现轻微波动,将我们平时存放在阿赖耶识里的东西,在我们梦中显示出来了。正所谓“日有所思、夜有所梦”。
阿赖耶识清净程度高的,吉梦较多,如梦见好的人物环境和事情,还有如遇见佛菩萨加持等;阿赖耶识染污程度高的,噩梦较多,梦见污浊暗淡的环境,甚至被人追杀、被动物追咬等,所谓冤亲债主在梦中示现。
所以佛教讲,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生活中,格物致知,收视返听,净化阿赖耶识这个善恶业种子仓库十分重要。而修行人内观其心,学习大乘经典和念诵佛菩萨名号,可以直接消减业障、净化阿赖耶识。
还有一种情况,梦境本身并无明显的吉凶,但显现出来的场景有宽阔的平原、大江大海,也有陡峭的悬崖、茂密的山林、狭窄的密道等,这是由于气脉的作用,心识走到通常宽广的气脉与闭塞狭小的气脉,化现出来的梦境是不一样的。
在了解了梦的成因及改善梦境的方法之后,我们还可以用梦来帮助修行。例如藏传佛教里面有些法门相当重视梦的修法,这种专门针对梦的修法称为梦瑜伽。
具体的修法是,每天睡觉之前发个愿,今晚进入梦境时,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在做梦,一定要认清到自己在梦的世界里!愿力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,一般仅需一个月左右时间训练就能够清醒的在梦里知道自己做梦了。
然后在梦境过程中,用清醒的自己来训练梦里的自己,以此来左右和改变梦境。
梦醒之后,进行复盘和总结,昨晚的梦境虽然看上去非常的真实,但醒来后就都不存在了,我现在白天又要面对这个被叫做现实生活的所谓真实世界,这个所谓真实世界其实也和梦境一样是虚幻和终究会消失的。
这就是梦幻观的基本修行步骤。
《华严经》云:“譬如梦中见,种种诸异相,世间亦如是,与梦无差别。”
古代佛教大德也讲“常观一切,染净诸法,全体不实,皆如梦幻,且此能观之智,亦如梦幻。”
下面我们再谈一谈尊龙凯时ag旗舰修行。
近年来,元宇宙的概念比较火,设想者的初衷是,基于虚拟现实技术(vr ar)、区块链技术、与5g通信技术等,实现灵性在另外一个空间游戏、工作、生活,相当于在现实世界之外建立一个平行宇宙式的虚拟现实世界。简而言之,除了吃饭睡觉在这个现实三维空间世界之外,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搬到元宇宙这个四维虚拟空间进行(相当于灵魂在漫游)。
元宇宙的本质是,在人生大梦中再构筑一个新梦的舞台。
所谓“沉浸式体验”,就是元宇宙借助现代科技的虚拟现实技术,为玩家构建栩栩如生的高度逼真场景,让所有玩家流连忘返、甚至乐不思蜀,以致对这个相对的所谓真实世界不再感兴趣。
正如庄周梦蝶的故事,玩家久了之后都会分不清自己是梦中的蝴蝶还是蝴蝶梦中的自己。
元宇宙的好处是把这个看似坚固的现实世界虚化、淡化,为灵魂构筑一个全新的自由虚拟活动空间平台,例如,现实人类的身体受地球引力的影响无法自由飞翔,但在元宇宙的世界却可以轻松体验无需借助外物的身体飞行。但弊端在于,有可能在众生的轮回大梦中创造了更难觉醒的梦中梦——图层重叠的梦境更令人迷于其中难以出离。
凡事都有辩证看待的正反两个方面,我们只要学会善用元宇宙的原理是可以用来指导人生修行的。
例如,我们人类每天都在用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去感知和处理这个栩栩如生的“元宇宙”幻相世界。
《般若心经》讲:“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”。指的就是“十八界”, 即“六根”、“六识”、“六尘”。
具体一点来说,十八界分别是眼界、耳界、鼻界、舌界、身界、意界;色界、声界、香界、味界、触界、法界;眼识界、耳识界、鼻识界、舌识界、身识界、意识界。
十八界的本质是由五蕴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幻化,也是一切烦恼和苦难的根源。世间事物无不因为这根、境、识三种在作用变化,而成因果,辗转不断。
只有参禅悟道,且经常进行般若观照的修持,才有可能证到真空妙境,从而摆脱根尘识界,了然本来是空,亦即证悟空性,从十八界这个“元宇宙”中觉醒与解脱出来。
在此谨分享《圆觉经》一段经文以供读者参悟:
“彼之众生幻身灭故,幻心亦灭;幻心灭故,幻尘亦灭;幻尘灭故,幻灭亦灭;幻灭灭故,非幻不灭;譬如磨镜,垢尽明现”;“当知身心,皆为幻垢;垢相永灭,十方清净;”“譬如清净摩尼宝珠,映于五色,随方各现。”